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下载体育直播app > 新闻动态 > 不到23点不睡觉, 宝宝变夜猫子咋办? 很简单, 次日起床做一件事

新闻动态

不到23点不睡觉, 宝宝变夜猫子咋办? 很简单, 次日起床做一件事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4:08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有个家长留言说自家孩子堪称“夜猫子”,一岁以后几乎没有在晚上21点之前睡着过,基本上都是熬到晚上23点才睡觉,早上9点起床。

这个作息时间真的非常熬人,别的家长晚上八九点就可以下班刷手机追剧了,她还得加班带娃到很晚。

星星都睡了,她还没睡。

宝宝之所以变成夜猫子,是错误的养育方式造成的,而非天生如此。

01

睡眠阶段被推迟宝宝就会变夜猫子

睡眠阶段是指宝宝真正睡着以后到次日自然醒来的这个时间段。

比如,宝宝19:30上床开始睡觉,真正睡着的时间是20:15,次日7:00醒来,那么这个宝宝的睡眠阶段就是20:15-次日7:00。

生物钟是睡眠阶段开始与终止的内在规律,因为有生物钟,我们才能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点产生困意要睡觉,然后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点结束睡眠清醒过来。

生物钟正常,睡眠阶段自然就是正常的。

通常来说,宝宝的睡眠阶段应该与当下的月龄段睡眠标准大致相符。

如果从某一天开始,连着三四天,宝宝开始晚于之前的睡眠时间入睡,那么睡眠阶段的开始时间就推迟了,并且固定下来。

比如宝宝本来是晚上19:30睡着,第二天我们让宝宝推迟到20:00睡着,第四天推迟到20:30睡着。

一周以后,宝宝就会固定20:30这个新的入睡时间。

不论是哪个月龄段的宝宝,想要晚睡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。

尤其是精力旺盛、进入叛逆期的学步期儿童,因为有太多的干扰因素可以让一个宝宝抗拒睡眠保持清醒。

如果睡眠阶段被延迟了,再想要宝宝早睡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他会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一两个小时睡不着。

宝宝的生物钟已经卡在了晚睡时间点,身体所遵循的睡眠阶段的开始时间就是晚睡点,不到这个点是睡不着的。

晚睡的宝宝要么次日晚起(云雀型宝宝除外,他会晚睡早醒),要么次日午睡睡得特别长(3个小时)。

这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宝宝在用白天的睡眠来补偿夜晚的睡眠,更糟糕的是,大运动、户外等活动都会出现混乱。

02

宝宝睡眠阶段推迟的5个原因

1、人造光线的影响

由于生物钟的作用和过多的人造光源干扰,每个人的睡眠阶段都在慢慢延迟,因此,睡眠阶段延迟在任何年龄段都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问题。--------《法伯睡眠宝典》

照明模仿着光照,而光照会影响生物钟的运行,黄昏以后,自然光线逐渐变暗直至黑夜来临,按照自然规律,此时生物钟应该开启睡眠模式,但是各家各户打开了照明,延长了光照的时间,生物钟不得不推迟睡眠模式。

宝宝入睡的时候,如果睡眠环境是亮堂堂、闹哄哄的,就会影响生物钟的运转。

在新生儿阶段,生物钟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,这样的哄睡行为极易造成宝宝黑白颠倒,那可是名副其实的“夜猫子”。

2、睡前的情绪不够平静

睡前保持平和、安静的情绪是让宝宝安然入睡的一个重要技巧,但是很多家长误认为宝宝睡前应该要充分放电才对,使劲跑啊、闹啊,嘻嘻哈哈的大笑,玩累趴下自然就睡了。

事实上是:越玩越开心,越开心越睡不想睡,越不睡越疲倦,疲倦过度又会产生“兴奋的假象”。

除了兴奋、开心,还有哭闹、生气这种负面情绪也会让宝宝错过原本应该睡觉的正常时间。

3、没有固定的睡前流程

几点开始洗漱、几点开始上床、几点开始看书、几点开始关灯,这一系列固定的时间就是睡前流程,确保宝宝的睡眠阶段按时按点进行。

如果没有固定的睡前流程,那就意味着每一天的入睡都是捉摸不定的,同一个时间点,今天已经睡了,昨天才在洗漱。

睡眠阶段的开始时间完全没有定数,可能会早,也可能会晚。

4、宝宝生病、身体不舒服

如果宝宝身体健康出现问题,会影响夜间入睡时间,白天的时候,因为各种事物的插科打诨,宝宝很容易转移注意力不去关注疼痛。

但是到了晚上,一点点疼痛都会被放大,就会干扰到入睡。

生病这段时间可能出现夜晚入睡困难,等到恢复健康以后,宝宝就习惯了,自然而然的就推迟了睡眠阶段。

5、带宝宝外出旅行

旅行的时候,生活作息规律完全是打乱的,吃饭、睡觉不可能像在家中那样规规矩矩,一般情况下,晚上入睡的时间都会晚。

旅行中的晚睡会造成睡眠阶段的推迟,旅行结束后,如果不刻意调整回来,晚睡就固定了。

03

如何让“夜猫子”宝宝早点入睡?次日起床这么做

如果你认为解决晚睡的方法就是让宝宝早点上床,那就错了。

即使早早上床了,宝宝会在床上来回翻滚一两个小时,然后继续晚睡。

其实,解决宝宝睡眠延迟的最有效的办法是:

上床时间暂时不变,控制起床时间,然后循序渐进的提前整个睡眠阶段。

这个方法中的重点是“控制起床时间”而非“提前上床时间”,通过起床这个操作来重置宝宝的生物钟。

但很多家长不忍心,认为孩子已经晚睡了,早上就睡个懒觉呗,大不了中午不睡觉了,这样晚上就能早睡了。

宝宝到了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疲惫不堪,困到不行,家长又不忍心了,算了,就让宝宝眯瞪一会吧。

结果这一眯瞪,直接睡了2、3个小时,最后晚上又会推迟睡眠,如此恶性循环,夜猫宝宝始终还是那个夜猫子。

如果你家宝宝是夜猫子,可以尝试这么做(此方法不适合解决新生儿黑白睡颠倒的情况):

1、晚间入睡时间不变,次日提前15分钟叫醒他,不论昨晚是几点睡着的,都要叫醒来。

2、提前叫醒后,该户外户外,该运动运动,开启正常消耗能量的活动。

3、孩子会因为没睡够、且又户外运动了而提前犯困,小睡就会提前,我们注意观察睡眠信号,赶紧哄睡。

4、不要把小睡延长太久,多睡个十几分钟没啥大问题,但如果这一个小觉多睡了一个多小时,那后面的规律又会被打乱。

5、早醒、小睡提前固定下来后,夜间的入睡时间必然也会提前,我们提前给孩子开启入睡流程,避免一切让孩子兴奋的活动。

6、提前半小时关灯(比如之前是22:30关灯,现在我们22:00就关灯),在黑暗中等待孩子入睡。

不管孩子翻来覆去,如何闹腾,我们都不要开灯,也不要一直回应孩子喋喋不休的各种问题,就打呼噜装睡。

7、等到孩子睡着后,记住时间。

8、次日继续早叫醒、正常户外运动、提前小睡、提前上床、提前关灯。

如此重复1-2周左右,晚睡的夜猫子宝宝就会恢复正常作息,家人提前下班指日可待。